龙南小学2005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小结
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,本学期,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,团结协作,求真求实,教书育人,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。现简要总结如下:
勤学——新课程标准为指针
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,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,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,也使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。为此,我们在开学后,各年级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,学习《语文课程标准》鲜明的理念、全新的框架、明晰的目标、有效的指导,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,做到教学伊始,整体把握,有的放矢。
善思——百课工程展示 专家引领为契机
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,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教学模式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,本学期,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,坚持“以人为本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打好基础”的办学宗旨,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、课堂高效率。我们组织了校百课工程活动,各备课组在组长带领下,凭借教材,紧扣新的课程标准精心设计,公开轮讲,认真听评,反复修改。在10月下旬5位教师代表备课组进行了展示,一年级陈静执教《水里的娃娃》、二年级王雨青执教《狐假虎威》、三年级张志华执教《牛顿在暴风雨中》、四年级张红执教《风中的菊花》、五年级李静波执教《飞夺泸定桥》,课后区教研员高永鹃老师进行了评课,她提出——
1要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,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: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、教师、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,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,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,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。充分挖掘人文因素,陶冶学生情感,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。
2要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,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学习方法的重视,体现从单纯注重结果到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。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。
3、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,更加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。
教学的一次次实践,使每位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,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;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,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;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,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;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,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。备课也好,教案设计也好,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,上好!
实干——常规教学持之以恒
一学期以来,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,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,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。
1 互观——由组长牵头,组员间互观交流,取长补短,加强随机教研。
2 校查——听课、看教案、查作业、查学生学习习惯、态度、效果等一条龙
式的检查。
3 课题——本学期我校制定了校本研究课题《培养课外阅读兴趣,扩大识字量》。
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。教学工作苦乐相伴。我们将本着“勤学、善思、实干”的准则,一如既往,再接再厉,把工作搞得更好。